端午节我们围在一起吃粽子、看龙舟,千万不要再说端午快乐了,而应该祝愿安康。原因有二。

第一个,是因为端午节溯源于纪念屈原,有缅怀忠魂,思古忧国之情。
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,屈原忠事楚怀王,却屡遭排挤,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,最终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。

据说,屈原投江后,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,一直行至洞庭湖,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。那时,恰逢雨天,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。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,再次冒雨出动,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。为了寄托哀思,人们荡舟江河之上,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。

百姓们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,拿来米团投入江中,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,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。

一位忠诚志士投汨罗江,以身许国,悲壮志,激荡气回肠。志士投江身亡,你祝快乐,怎么想也不合适。
第二,"安康"蕴含了对友邻亲朋的深厚祝愿,祝愿其身健泰心安,无病痛之扰,远避邪灾。
端午时值夏至,古时瘟疫易行,艾叶悬门,蒲酒洒户,皆是避邪祛病之俗,故安康之愿,恰合时宜。

端午承载的是历史之沉,是民族精神之承续,是屈子之忠贞,是民间之朴诚,不是一句“快乐”所能表达出来的。
总而言之端午安康,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之韵,是历史的回响,是对生命尊崇,是对过往的敬重,是对未来的祈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