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岛花石楼坐落于八大关景点南端的岬角,背靠八大关,面临第二海水浴场,风景独特,环境优美。始建于1930年,外墙由花岗岩石砌筑,塔楼顶部为雉堞式女儿墙。是一幢融合了西方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欧洲古堡式建筑,既有希腊和罗马式风格,又有哥特式建筑特色。



花石楼占地面积2295平方米,建筑面积777平方米,砖木石结构。建筑平面呈不规则状,主体共5层,地上四层(顶层为观海台),地下一层,高约17米。其主入口立面朝向西南方向,花岗石砌筑墙面,窗套为券拱式蘑菇石,主体西北角和东南角上高起一圆一尖两处塔楼。内部共有11个主次房间,3个辅助卫生设施房。由于楼内由大理石贴墙面,楼外又砌有鹅卵石,并且室内取暖的壁炉,采用滑石镶壁。因为“滑石”与“花石”谐音,又加之花石楼外墙采用花岗岩砌成,故人们称“滑石楼”为“花石楼”。






楼下石阶分为2层,上层6级,下层9级,有石径通往铁栏大门,庭院内广植花木,是青岛颇具特色的著名建筑。楼门台阶下为花岗岩石尊,可用于晚间燃火照明,也可用于栽花,正面为圆形和多角形组合而成的建筑造型,十分别致。




说起花石楼的著名之处,除了其具有建筑学上的造诣之外,还因为这里曾经居住过众多名人。解放前,蒋介石曾居于此,还有特务头子戴笠,以及当时电影明星白光,都在这里居住过。解放后,花石楼更成为接待中外贵宾的馆舍(门牌号为黄海路18号)。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、陈毅等人也都曾在此下榻。
陈毅元帅第一次到青岛时就住在花石楼,对青岛留有极深的印象。他说,五四运动时就知道中国有个青岛,解放战争时期在山东打了许多年的仗,终于来到了青岛。他还借来《胶澳志》,详细阅读了青岛的历史,并写下了长诗《初游青岛》。花石楼与影视艺术也结下了不解之缘,电影《神圣的使命》、《白雾街凶杀案》、《总统行动》等都是在这里拍摄的内景和外景。
如今的花石楼前立着两块截然不同的标志牌。其中一块花岗岩石碑,是青岛市文物事业管理局于1984年7月27日设置的,将花石楼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碑上注明花石楼1903年由德国人所建。而另一块不锈钢制作的标志牌,是1997年6月青岛市旅游局设置的,注明199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将花石楼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而此牌记载的"花石楼"始建时间是1930年至1931年,由白俄贵族所建。出现这种不同的说法,究竟谁对谁错,仍需进一步考证。

一座小小的花石楼有着这样复杂的经历,并承载了这许多曲折的故事。因此,来青岛,到八大关,一定要去看看这座美丽的花石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