阜平地图位置(河北省阜平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)

时间:2024-12-04 09:10:08

阜平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部,地处两省(河北、山西)四市(石家庄、保定、忻州、大同)九县(曲阳、唐县、涞源,行唐、灵寿、平山,五台、灵丘、繁峙)交汇,自古以来就是西部内陆地区进出华北地区的重要通道,被誉为“冀晋咽喉”“畿西屏障”。阜平是全国首批脱贫攻坚交流基地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、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联系点、“四好农村路”全国示范县、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。

历史沿革

阜平县系深山区,也是老革命根据地之一。现在,这里已成为沿海省、市通往五台山的中继站,虽然人口密度较小,建县较晚,但早在夏、商时代这里就有人居住,历史源远流长。

阜平在周代之前是冀州的地方,周代是并州的地方,春秋为奚子国(或鲜虞国)之地,战国时为东垣,到秦时废封建,置郡县,阜平成为南行唐的地方,属巨鹿郡。

西汉时为南行唐、上曲阳二县地,属冀州常山郡。

东汉时,是中山国的地方,魏晋时照旧不变,到隋代仍为行唐、曲阳二县地,属恒山郡。唐属镇州。

宋咸平三年(公元1000年)以行唐县西北境置北砦(寨)含阜平县城一带,属真定府。熙宁八年(公元1075年)又析行唐二乡划归北寨,今县东部仍为曲阳县地。

金初改北寨为北镇,明昌四年(公元1193年)以北镇并析曲阳县西北境始置阜平县(治北镇即今县城),属真定府。

元初属恒州,后更属真定路;明改隶真定府。

清顺治十六年(公元1659年)阜平县废,以县治东五社并入曲阳县,以西五社并入行唐县。康熙二十二年(公元1683年)复置阜平县,仍属真定府(此时县寄治于县东五十里之王快镇,即今县东王快水库淹没区内)。雍正元年(公元1723年)真定府改名正定府,阜平县仍属之。

民国二年(1913年)改属直隶省范阳道,三年(1914年)范阳道改名为保定道,阜平县仍属之,十七年(1928年)道废,阜平县始属于河北省(是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)。二十六年(1937年)属河北省第十一督察区。

1937年10月,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即成立阜平县抗日民主政府。1938年1月10日,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在阜平县城召开,宜布边区政府——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成立,同年秋,阜平县属晋察冀边区冀西区二专区。1940年改属晋察冀边区四专区。1942年2月属北岳区四专区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,阜平县属冀晋区三专区。1948年6月,改属北岳区四专区。1949年1月,改属察哈尔省易水专区,同年8月1日,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后,阜平县划归河北省定县专区。

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,阜平县属河北省定县专区。1954年4月24日,定县专区撤销,阜平县改属保定专区。1960年5月3日,保定专区撤销,阜平县改属保定市。1961年5月23日,复置保定专区,阜平县属之。1970年保定专区改称保定地区,阜平县属之。1994年12月24日,保定地区与保定市合并改称保定市,阜平县仍属之。

行政区划

1937年以前,全县共分六个区:城厢区、王快区、城南庄区、龙泉关区、吴王口区、董家村区。

1937年8月,八路军到阜平后,阜平隶属晋察冀边区北岳区第四专区。全县划为十四个区。各区治是:一区土岭,二区耑路头,三区崔家沟,四区平阳,五区田子口,六区莹家村,七区下堡,八区吴王口,九区栗园铺,十区龙泉关,十一区龙门,十二区河西台,十三区城南庄,十四区康家峪。一九四二年下半年,全县划为十个区。区治是:一区西庄,二区高街,三区崔家沟,四区平阳,五区董家村,六区下堡,七区砂窳,八区龙泉关,九区河西台,十区城南庄。

1946年,阜平县隶属晋察美边区冀晋区。

1947年至1949年隶属察哈尔省建屏专区。

1946年至1956年,全县划为七个区。各区治是:一区城厢,二区王快,三区平阳,四区史家寨,五区砂窳,六区龙泉关,七区城南庄。

1949年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阜平县隶属河北省定县专区。

1953年,全县划为七个区。各区治是:一区城厢,二区王快,三区平阳,四区史家寨,五区砂窝,六区龙泉关,七区城南庄,103个乡。

1954年定县专区撤销后,为河北省保定地区所辖。

1956年至1957年,撤一、二区,并原有小乡为十一个县直属领导乡:城厢、大园、大道、西庄、海沿、色岭口、东王林口、水泉、细沟、光城、王快。其它五个区仍保留,但也做了并乡。

1958年,全县建立六个人民公社,划成五十六个管理区。城关公社辖城厢、大道、海沿、东酒岭、西庄、马驹石、第一山、龙门八个管理区;平阳公社辖北水峪、平阳、水磨、北庄、王林口、营尔、柳河、白石台八个管理区;史家寨公社辖葛家台、史家寨、段庄、大台、柏崖、炭灰铺六个管理区;砂窳公社辖砂窳、上堡、下堡、岭东、全庄、寿长寺、百亩台、吴王口、石滩地、罗家湾、不老台十一个管理区;东下关公社辖不老树、栗园铺、红草河、西下关、大教厂、朱家营、八里庄、龙泉关、西刘庄、印钞石、黄崖、骆驼湾十二个管理区;城南庄公社辖水泉、光城、广安、石猴、温塘、麻棚、岔河、河西台、旧营、城南庄、细沟十一个管理区。

1958年9月全县建成6个人民公社,56个管理区,205个生产大队。

1961年后半年,撤大公社划成二十五个小公社。即城关、西庄、槐树庄、龙门庄、东下关、龙泉关、平阳、王林口、东北庄、台峪、史家寨、柏崖、大台、段庄、葛家台、砂窳、上堡、百亩台、吴王口、寿长寺、城南庄、北果园、东城铺、下庄、岔河。

1961年12月设5个区,城关、平阳、史家寨、砂窝、城南庄。

1962年6月调整为4个区。

1968年县革委撤销区设机构。

1982年全县总面积2480平方公里。有182939人,均系汉族。辖25个公社,205个生产大队,1131个自然村,一个自然镇。城关公社、吴王口公社、寿长寺公社、段庄公社、砂窳公社、上堡公社、葛家台公社、大台公社、龙泉关公社、百亩台公社、史家寨公社、柏崖公社、台峪公社、东下关公社、东北庄公社、龙门庄公社、西庄公社、王林口公社、平阳公社、槐树庄公社、下庄公社、北果园公社、岔河公社、城南庄公社、东城铺公社。

1984年2月进行乡改,把原有的25个人民公社改为1镇24个乡,25个生产大队改成209个行政村(上堡乡由2个大队改为6个行政村)。

1996年2月阜平县并乡扩镇,撤销龙门庄乡、槐树庄乡、岔河乡、东北庄乡、寿长寺乡、百亩台乡、上堡乡、西庄乡、柏崖乡、葛家台乡、段庄乡、东城铺乡12个乡,并乡扩镇后全县辖4个镇9个乡。

2002年10月增设县直社区1个。

2009年8月25日河北省民政厅批准(冀民函(2009)140号文),原东下关乡撤乡建镇,更名为天生桥镇,东下关村更名为天生桥村;下庄乡更名为夏庄乡,下庄村更名为夏庄村(阜政(2009)71号文)。

2010年全县辖5镇8乡,209个行政村,1008个自然村,1个社区管理委员会,5个居民委员会。

2013年12月,王林口乡改建为王林口镇。

2020年12月31日,撤销砂窝乡、北果园乡,设立砂窝镇、北果园镇。

2022年阜平县辖8个镇、5个乡和1个经济开发区:阜平镇、龙泉关镇、平阳镇、城南庄镇、天生桥镇、王林口镇、砂窝镇、北果园镇、台峪乡、大台乡、史家寨乡、吴王口乡、夏庄乡及河北阜平经济开发区,共209个行政村,1208个自然村。

最新文章